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是 jīn guó xū méi,意思是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。1
巾帼: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,后借指妇女。
须眉:胡须和眉毛,借指男子汉,大丈夫。
这个词语的出处是《三国志·魏志·明帝睿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亮既屡遣使交书,又致巾帼妇人之饰,以怒宣王。”2
亮:指诸葛亮。
宣王:指司马懿。
巾帼妇人之饰:指女子的头巾和发饰。
原文的意思是诸葛亮屡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子的头巾和发饰,意在讽刺司马懿如同妇人。后来,人们就用“巾帼”来代指妇女,用“须眉”来代指男子。当一个女子很有作为时,就说她“巾帼不让须眉”,意思是说她不比男子逊色。
2
例如:中国妇女运动百年,巾帼不让须眉,书写时代华章。
2
巾帼须眉,汉语成语,指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。例句为;“大致七姑奶奶是个巾帼须眉,个性极强,遇事敢当。”
该成语出自清朝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4回:“容貌虽说不得美丽,却气概丰富,倜傥不群,有巾帼须眉之号。”
用法为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女性。该成语的近义词为巾帼英雄等。
巾帼须眉,汉语词成语,拼音是jīn guó xū méi,意思是具有男子汉气概的女子。成语出处,清·沈起凤《谐鳏·巾帼暮宾》:“如仆者,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?”
示例,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大致七姑奶奶是个巾帼须眉,个性极强,遇事敢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