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坚的儿子有孙策、孙权、孙翊、孙匡、孙朗。
孙坚(155年—191年 ),字文台,汉族,吴郡富春(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)人。东汉末年将领、军阀,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。
长子 孙策(175年—200年5月5日 ),字伯符,吴郡富春(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)人。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,汉末群雄之一,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。
二子吴大帝孙权(182年-252年5月21日),字仲谋,吴郡富春县(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)人。三国时期吴国开国君主(229年-252年5月21日在位)、政治家 、军事统帅。
三子孙翊(184年~204年),又名孙俨,字叔弼。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。孙权继位后,孙翊任丹杨太守,后被身边的人边鸿刺杀。
孙匡,字季佐,没有正式为官就去世了,年仅二十多岁。
孙郎,据《江表传》,因违反军令,被孙权强令改姓丁氏,禁固终身。
孙坚有记载的儿子有五个分别是老大孙策,老二孙权,老三孙翊,老四孙匡,老五孙朗。其中孙策、孙权、孙翊和孙匡是他的嫡子,四兄弟母亲都是孙坚正妻吴氏,老五孙朗是孙坚的侧室所生。
孙坚战死时年仅三十七岁,此时他的长子孙策年仅十七岁,后来孙策在二十岁时率军渡过江东,仅用五年时间统一江东,因为他的这种风格有霸王项羽的风采,所以孙策被后人称为小霸王。
正因为他有霸王的风范,经常单独行动,结果在统一江东的同年四月外出打猎时冲太猛,侍卫都跟不上他后被刺客射伤,没多久就伤重去世年仅二十六。
孙坚,据传为孙武的后代,县吏出身,因勇敢又有谋略被官府赏识,提拔为军官。孙坚参军后多次成功平定汉末叛乱,又随朱俊征讨黄巾,立下许多功劳,被东汉朝廷封为长沙太守、乌程侯。
后董卓乱政,孙坚联合袁术,参加了诸侯联军,征讨董卓,表现最为积极,数次击败董卓的部队;董卓迁都长安,孙坚进兵洛阳,修复被董卓破坏的皇陵后返回鲁阳。
不久,孙坚受袁术派遣与刘表交战,击败了刘表部下黄祖,却在一次追击中被黄祖的士兵射杀。
嫡子四个:孙坚与吴夫人有四子一女孙策,孙坚长子。孙权,孙坚次子。孙翊,孙坚三子。孙匡,孙坚四子。孙氏,或名孙仁献,孙坚之女,嫁刘备。
庶子一个:据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坚传》的引注《志林》记载,孙坚有一庶子,名孙朗,别名孙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