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 三国志战略版 > > 正文

古代都有哪些记

古代都有哪些记

中国古代记年的方法有帝王记年法、年号记年法、干支记年法、十二生肖记年法和星岁记年法等。

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:

(1)序数纪日法。如《梅花岭记》:“二十五日,城陷,忠烈拔刀自裁。”《项脊轩志》:“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。…‘三五”指农历十五日。《〈黄花冈七—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“死事之惨,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。”

(2)干支纪日法。如《肴之战》:“夏四月辛巳,败秦军于肴。’“四月辛巳”指农历四月十三日;《石钟山记》“元丰七年六月丁丑”,即农历六月九日;《登泰山记》“是月丁未”,指这个月的十八日。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。如《礼记·檀弓》“子卯不乐”,“子卯”,代指恶日或忌日。

(3)月相纪日法。指用“朔、朏(fei)、望、既望、晦”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。每月第一天叫朔,每月初三叫朏,月中叫望(小月十五日,大月十六日),望后这一天叫既望,每月最后一天叫晦。如《祭妹文》“此七月望日事也”;《五人墓碑记》“在丁卯三月之望”;《赤壁赋》“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”;《与妻书》“初婚三四个月,适冬之望日前后”。

(4)干支月相兼用法。干支置前,月相列后。如《登泰山记》:“戊申晦,五鼓,与子颍坐日观亭。”

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,分别是记、表、书、志。

一是“记”。

“记”,古时公文的一种,如奏记。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,如《醉翁亭记》。

上古时代的“记”,最开始是一种记录圣贤之言、记载学者对经书的解释的实用文章,“记”即“‘录’成文”“‘载’于册”。“记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《礼记·学记》。形式上,“记”是以散句而非骈句连缀成篇的书面作品的体裁。

二十四史:

史记 ( 汉·司马迁 )、 汉书 ( 汉·班固 ) 、后汉书 ( 南朝宋·范晔 )、三国志 ( 晋·陈寿 ) 、 晋书 ( 唐·房玄龄等 ) 、宋书 ( 南朝梁·沈约 ) 、南齐书 ( 南朝梁·萧子显 ) 、梁书 ( 唐·姚思廉 ) 、陈书 ( 唐·姚思廉 ) 、魏书 ( 北齐·魏收 ) 、北齐书 ( 唐·李百药 ) 、周书 ( 唐·令狐德棻等 ) 、隋书 ( 唐·魏征等 ) 、南史 ( 唐·李延寿 ) 、北史 ( 唐·李延寿 ) 、 旧唐书 ( 后晋·刘昫等 ) 、 新唐书 ( 宋·欧阳修、宋祁 ) 、旧五代史 ( 宋·薛居正等 ) 、新五代史 ( 宋·欧阳修 ) 、 宋史 ( 元·脱脱等 )、辽史 ( 元·脱脱等 ) 、金史 ( 元·脱脱等 ) 、元史 ( 明·宋濂等 ) 、明史 ( 清·张廷玉等 )

其他著名的还有:《战国策》,《左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,《春秋》,《通鉴纪事本末》

》。 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《三国志》是其中的前四部,也是水平最高的四部,并称《前四史》。也称四大史书。